搜索

科技让古籍“重获新生”讲述人: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古籍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、广州市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樊慧明

发表于 2024-05-10 08:02:44 来源:铭元资讯网

原标题:科技让古籍“重获新生”讲述人: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古籍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、重获新生广州市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樊慧明

【讲述】

在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一角,放着一台特别的让古钢制机器——智能化古籍脱酸增强装置。这台装置可以全自动、籍讲籍保究中批量化修复古籍,述人实验室古对整本古书进行脱酸加固处理,华南护利凝聚了我们团队多年来的理工岭南研究心血。

经过千百年的大学岁月变迁,珍贵的制浆造纸重点州市中心主任古籍文献老化酸化、虫霉侵蚀、用研研究损坏严重,心广纸页薄如蝉翼。文献以前,保护古籍保护修复主要依靠手工完成,樊慧工序复杂,重获新生一卷古籍的修缮需耗费数月乃至数年,修复保护进度远不及老化速度,大量古籍面临消失的风险,开发智能化、批量化修复装置迫在眉睫。

我们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,团队共有12位教授及副教授、30多位硕博研究生,其中不乏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、广东省珠江学者,科研背景涵盖制浆造纸、材料、化工、印刷、计算机等方向。正是这种专业学科的交叉融合,支撑我们在纸质文献酸化老化脱酸增强、纸质文献技术鉴定、古籍与近代文献修复材料研制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。

作为一个扎根造纸行业38年的理工科学者,在古籍领域我是外行。为了熟知古籍的“脾性”,我们成立了由文博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,在多次交流合作中了解古籍修复的需求、困惑及瓶颈。我们帮助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修复竹书画纸,针对性地研发了可以长久保存的纸张和修复材料;尝试改良红星牌宣纸制造工艺,保留非遗产品传统特性的同时,使其更实用、更耐用、更环保;依据字迹残留规律还原古籍文字,建立了一套古籍图文评价体系,助力我国古籍考古研究。

接手古籍修复研究工作,很多造纸行业同行表示不解,是情怀让我坚持了下来。《意见》指出“强化古籍保护基础性研究,发挥科技保护支撑作用,推动古籍保护关键技术突破和修复设备研发”,更加坚定了团队运用科技力量让更多古籍“重获新生”的决心。我国古籍卷帙浩繁,保护工作任重道远。相信会有更多科研人员加入我们的行列,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“古籍医生”。

(项目团队:本报记者 陈雪、王美莹、杜羽、李晓东、周洪双、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徐梦玲)(徐梦玲)

随机为您推荐
友情链接
版权声明: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16 Powered by 科技让古籍“重获新生”讲述人: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古籍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、广州市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樊慧明,铭元资讯网   sitemap

回顶部